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2022-07-05??瀏覽次數:1
對于電機產品的軸承系統,單獨談軸承顯然是不科學的,尤其是軸承室的設計、加工、安裝和后期使用。
1關于軸承室設計方面的選擇和要求
軸承套與軸承室內徑不應有干涉,但間隙不應大。對于基本系列電機,許多電機制造商采用的標準和本文推薦的軸承內徑公差如下表所示。
軸承室直徑是業內一些電機制造商推薦的。
下偏差上偏差下偏差上偏差下偏差上偏差下偏差上偏差
30-50 -0.005 0.020 0 0.020 0.005 0.025
50-80 -0.008 0.022 0 0.022 0.005 0.027
80-120 -0.010 0.025 0 0.025 0.005 0.030
120-180 -0.011 0.029 0 0.029 0.005 0.034
180-260 -0.014 0.032 — — 0.005 0.037
260-360 -0.015 0.037 — — 0.005 0.040
運行后,軸承的工作間隙比使用前減小。不同溫度條件下的還原程度不一致,不同的材料也會對應不同的還原。
為防止軸承外圈在軸承腔內轉動(即跑圈),軸承腔內零件的軸向累積間隙應從軸承外圈向端蓋或軸承套移動,即軸承外圈應被軸承內外蓋擋住,隔爆電機的間隙應小于0.2毫米。
軸承室應盡可能遠離定子和轉子繞組,通風散熱良好。對于內循環通風的電機,如果一端軸承溫度過高,盡量讓冷卻空氣先吹軸承。為了散熱,使用油脂潤滑軸承時,盡量不要在同一端使用兩個軸承。
潤滑軸承上與潤滑相關的零件應設計成含有足夠的油脂并排出多余的油脂。例如,帶有斜面的“甩油板”可以將軸承中的廢油脂甩出軸承室,進入外罩的儲油室。對于高速大功率的電機,可以采用稀油潤滑來解決軸承發熱的問題。
易于拆卸。在電機相關零件的設計中,要盡量讓軸承先引入軸承室,然后端蓋才會進入人機座止,以免裝配時損壞軸承;拆卸時,軸承內蓋應有拆卸工具的空間。
增加溫度監測裝置,但報警溫度應根據測溫元件的埋設位置選擇。無論埋在哪里,都不要接近軸承的最高允許溫度,如普通軸承為95。
2減少軸承系統問題的其他對策
軸承距離不宜過大,會因軸撓度增大而加速軸承損壞。
低電機中心高度應盡可能低。一是重心低,運行平穩;二是安裝運行后,熱膨脹引起的中心高度變化小。中心高度大于400的電機可在常溫下安裝調試,帶負荷運行并加熱后,中心高度應提高0.1-0.3毫米。如果被拖設備不能相應提升,或者提升值小于該值,軸承將承受額外的力,必然導致加速損壞。
電機本身剛性較好。運行期間不要產生或接近共振。
軸承零件應密封良好。電機內外蓋的防護等級應滿足實際使用環境的要求。
對于較大的電機,應有防止軸電流的措施,以免因電腐蝕加速軸承損壞。
以上非官方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